搜尋此網誌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不一樣的自由意志論 -- 「 腦波」與「思維長短路」與「思維模版」


 # 少得可憐的5%


然而,單靠意識賦予事物意義是很難成就的。一般人以為人在清醒的時候都是以「自由意志」引導思維的。但一些人類行為學的研究顯示,大部份人有95%的時間是以潛意識作為思維模式的。僅有5%的時間,人是有意識地以大腦進行思緒分析,並作出合理有利的反應。可悲的是只有少數經常內省的人才會有多於5%的時間以「自由意志」活動。也就是說一般人只有5%的時間,「自由意志」及「思思」是處於活躍狀態,並主導身體的行為。試想想,要5分鐘做好100分鐘的工作是多麼困難。那5分鐘要多麼強大。

# 缺乏「思思」的原因


一般人缺乏「思思」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人們並沒有認知到自身的思維是潛意識主導的,也不警覺「思思」的存在和重要性。幸運的是,你現在已經知道了,所以你的「思思」時間會隨著警覺而提升。

第二,大腦資源短缺。人們的日常生活是非常煩擾和急速的。時時刻刻,大腦都需要處理海量的訊息。可悲的是我們的大腦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時間來深入應對每一條訊息和念頭。以其將每一條接收到的新訊息和產生的念頭都進行分析處理並作出新的行為規劃,大腦更喜歡直接以潛意識主導。在潛意識主導的情況下,大腦沒有復檢和批判念頭這個「思思」的步驟,故此,動用的大腦資源相對較少。因為「思思」是種非常活躍的大腦活動,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資源。為了能為大腦節省能量,以應對這個煩擾迅捷的世界,這或許是種緩衝的好辦法。這也是為何大家95%時間都以潛意識為主行動了。故此,要「思思」全天候地保持活躍來主導思維顯得妙想天開。

# 大腦的開源節流 


                限制「思思」活躍度的是資源,所以要活化「思思」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開源由物之次元的身體出發,而節流即從心之次元的思維出發。
 

神經細胞的能量消耗


Na+, K+離子泵
大腦思維的傳遞以神經脈衝的形式存在於物質世界。所謂神經脈衝就是神經細胞中的細微電流。這些電流經由神經細胞對Na+, K+, Cl-等離子的進出調控而生成。當電流由一個神經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神經細胞時,過程更是涉及複雜的神經遞質和化學反應。其中的學問非常深澳,這里不作細說。但是,你要知道的是這一系列的運作都需要到能量。神經細胞對能量的需求非常大,因為它們幾乎是毫不間斷地工作。從一個只佔身體重量2%的大腦消耗了體內20%能量的表現就可知道能量對大腦思維有多重要。要給大腦提供足夠的能量就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因此,要提升「思思」的活躍度,就得提升身體機能。

雜念與腦波


雖然大腦已經忙碌得喘不上氣,但是它偏偏喜歡制造一些紛雜的念頭增加工作量。一般人的思維並不純淨。當他們嘗試專注於一個念頭時,它常常會被另外一些無關的念頭打斷。於是,大眾的思維效率並不高。

腦波類型圖

神經科學發現,若精神狀態以腦波顯示時,大概可以分成四大類。
α波:頻率在8-13Hz範圍,α波出現在清醒狀態的平常人身上,與一個人的心情是否平靜隨和,感覺是否輕鬆愉快有關。
β波:頻率在14-26Hz範圍,這種波由憂慮和緊張引起。
θ波:頻率在4-7Hz範圍,這種波出現在半醒半睡的入夢狀態,會感受到各種影像。這種幻覺狀態能增加靈感及提高創造力。
δ波:頻率0.5-3Hz範圍,只有在健康成人熟睡無夢時才能觀察到這種腦波。

從上述的頻譜可見,腦波的頻率與個人的精神集中程度(念頭的多寡程度)相關。人的精神在清醒時多數都會處於一種散亂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腦海會不斷地浮出種種念頭,而這些念頭多數是不連貫和雜亂的,精神力因而難以互相協調甚至衝突,導致浪費量能。散亂程度越高,運用率越低,效能也越低。這也說明了人在緊張時為何會出現拙劣的表現。冥想入定就是把人的精神狀態調整到θ波甚至δ波的有效方法。在這種狀態下,精神力統一化,無謂的念頭消失,所以能量耗費大幅減少。故此,冥想是提升「思思」活躍度的有效方法。



      思維模式


        # 大腦短路 與 長路


雖然提升「思思」的活躍時間是種不錯的方法,但是面對煩擾的日常還是有點孤掌難鳴。因為潛意識依然佔據大部份時間。故此,優化潛意識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潛意識思維的外在表現說白一點就是思維習慣。所謂習慣成自然,就是指個人的行為不需要經過思考便實行出來,近乎像本能一樣。

大腦結構

 人的思考模式有兩種。有意識思考模式(長通道)和潛意識思考模式(短通道)。
 有意識思考模式的線路:接收信息→丘腦→扣帶回→大腦各區皮質層(額葉/前額葉/頂葉/枕葉)→反應。
 潛意識思考模式的線路:接收信息→丘腦→海馬體→反應

        思維模版


大腦各區皮質層是處理和分析信息的主要區域,由其是前額葉區域,因為這個區域是判斷,策劃,分析等功能的主控區。海馬體是一個反應模版存放區。它會儲存一些思維模版。這些模版就是人們的習慣。

在潛意識思考模式中,人的反應是沒有經過大腦處理的,所以邏輯分析的階段被刪減了。這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做事不經大腦」。

因為潛意識思考模式以提取現成的反應模版為行動,所以反應是第一時間的,最快的,但是對實時情況的應對却未必適當的。它只是抽取出一種類似的經驗為思維直接輸出作反應。如果海馬體內儲存的反應模版選擇又少又劣質的話,可以想像這個人的第一反應是多麼糟糕。因此,養成負面思維或錯誤邏輯的人會經常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

也就是說,人們只要培養出大量優質的思維模版儲存在海馬體中,那麼就算這個人做事不經大腦也可以作出不錯甚至很好的反應和決定。

        # 改良模版


既然海馬體中的思維模版是以過往的經驗為材料制作的,那麼,改善潛意識的工作便需要從獲得經驗開始。因此,只有把思維現實化,行動經驗化,人才能改良潛意識。當某種思維模式的發動次數達到某一階段時,它就會被錄入海馬體,然後隨著持續發動而被固化在海馬體內成為新的思維模版。

當人嘗試新的思維模式時,可能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感到壓力。因為新的思維模式會跟舊有的思維模版相沖。但是當新思維模式持續下去時,它的強度會增大,最後取替舊有模版,成為新的思維模版,也就是新的習慣。事實上,人的思維模式一直都在改變。三歲的思維與七歲的不同。七歲的又跟十七歲的不同。思維模式會隨著經驗而變化。但是,有些思維模版是十分深入和頑固的。故此,有「死性難改」這句話。但是難改不代表無法改,這些思維模版依然存在改變的可能性。

       優化潛意識


近年外國興起一種笑面運動。這種運動的參與者都會每天展露笑面,不管當時的心情是好是壞。而事實證明,行為上的笑面對潛意識的心情起到正面作用。意識跟潛意識戰鬥的最直觀結果就是行為。只要意識中的行為變成行動,那麼意識就是主導。相反,潛意識(固有思維模式)變成行動,那麼就是潛意識主導。所謂習慣成自然。就是某種意識行為轉化為潛意識的過程。當新的優質潛意識取替舊有的劣質潛意識,其特質就會得到提升。

如果覺得文章有趣,請小小地花兩三秒時間按下G+1或 facebook 分享給你的朋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