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不一樣的自由意志論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與大白鼠的磨難


意識強度與磨難


個人意識的強度源於兩部份,天生和後天鍛煉。天生的部份在「決定論」再述,這里不作細講。而後天的鍛煉即在於「磨難」二字。個人的意識在克服磨難後便會得到升華。

那麼,什麼才是磨難?事實上,磨難並沒有實質的存在形式。所謂磨難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主觀感受。它帶給人們痛苦,恐懼,悲哀等負面的情緒。只要某種事物能使個人感到強烈負面情緒都屬於磨難。例如,乘坐升降機是一種磨難嗎?對大部份來說,這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嚴重「幽閉恐懼症」的人來說,這却是一種磨難。又例如,跑一場馬拉松是個磨難嗎?對經常運動的人看來,這只是一個挑戰。但是對一個數百磅的胖子來說,却是一個磨難。甚至對部份學生而言,學習和考試就是一種磨難。當然相對客觀的磨難還是不少的。例如,一些對生命構成威脅的事情,和一些對肉體造成痛苦的事情都被會視為磨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國著名儒學家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提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行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上天將要把大任降臨到某人身上,就會先使其心志感到艱苦,使其筋骨感到勞累,使其身體感到飢餓,使其身世變得窮困,使其行事受到擾亂,以致激發他的心性,堅忍他的性情,增進改善他的缺點。

人的意識會不斷地成長和調整的。當某人以自身的能力克服當前的磨難後,意識就會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極限,把這個極限值上調。此外,意識對困難的包容性也會增強,對「自由意志」的作用更加肯定,對於負面的價值賦予也會降低。同時,經驗能有效地提升個人能力。因此,磨難對個人的成長十分有益,由其是意識。


                磨難下的光輝


星夜
世界上,很多創舉都是在苦難中磨礰出來的。如周文王被拘美里而演《周易》,孔子困陳蔡而編《春秋》,釋迦牟尼在苦修中成佛,梵高於潦倒中畫出《星夜》,榮格在人生谷底悟出《心理類型學》,馬丁.路德.金在民族壓迫中寫出《我有一個夢》,尼爾.唐納德在困苦中寫出《與神對話》等等。人的意識在苦難中得到升華,在挫折中得到肯定。越是艱辛的遭遇,就越能提升個人意志,當然前提是意志在過程中沒有崩潰。



大白鼠的意志力實驗


馬來西亞一個國際心理會議上曾提出一個關於積極心理學的實驗。實驗中,兩隻大白鼠被放入一個裝著水的器皿中,讓其掙扎求生。結果發現大白鼠在八分鐘左右就力竭而淹死。然後,在同樣的器皿中放入另外兩隻大白鼠,在它們掙扎五分鐘後,放入一個跳板,使它們得以存活。若干天後,再將這對大難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樣的器皿。結果發現它們可以堅持二十四分鐘,三倍於一般大白鼠。

在這個實驗中,克服過磨難的大白鼠的意識強度明顯增強。未經磨難的大白鼠的意識在八分鐘的時候就被潛意識的疲累壓倒身死,而克服過磨難的大白鼠的意識却能壓倒潛意識,喚醒潛藏的力量,支持二十四分鐘。由此可見,磨難對意識增長的有效性。


磨難的好處



                因此,當人遇上磨難時,不要完全把事件賦予負面意義。磨難是一面最好的鏡子,它能反射出你的能力缺憾。它是一個最忠實的告誡者,能剛直不呵地說出你的欠缺。而且,它是最好的心靈養料,能使意識快速增長。當意識強度變高後,也就是說意志力變得更強。當意志力變強後,人在面對困難時便可以更好地堅持下去,成為成功的一個重要因子。故此,磨難的正面意義不比負面少。

  以現在的情況來評論,看這個博客的人還不多,但是只要我堅持寫下去,總會有人懂得欣賞的一天。

如果覺得文章有趣,請小小地花兩三秒時間按下G+1或 facebook 分享給你的朋友。謝謝!

Father of walking death 偉大的喪屍父親

就算是成為喪屍,失去記憶和理性,但是一個偉大的父親還是做到了! 他成功地救活了自己的孩子!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遲來的真相

一個看似礙事的乞衣經常留在店舖前, 老闆很生氣,用盡辦法把他趕走.有一天, 乞衣終於忽然消失了, 老闆却發現了令其後悔的真相...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Beauty inside 真實的內在美

一個女學生撫養著一個幾歲的女兒,其中的辛酸無人可知。而且她還要被其他人在背後指指點點。但是為了女兒,她埋藏著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激動人心的勵志故事

一個天生耳聾的女生,却喜歡著音樂。雖然她聽不到自己的琴音,但是天賦非凡。就算沒有好的小提琴煉習,沒有成名的導師,她也樂在其中。被受妒忌的少女遭到同行的辱罵和破壞,但她依然相信心中的音樂,最後站在了舞台的掌聲中。


無名而平凡的英雄

有時候不一定要干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才叫英雄。世界上總有一些默默付出,無名而平凡的英雄。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那是甚麼

孩子在小時候總愛不停地問父親"那是甚麼?" 但有一天,父親老了,反過來問兒子"那是甚麼?"的時候,兒子却怒了!


三十年後的報恩

三十年前,一個微不足道的幫助,讓某個遇上的小孩得以走上正確的道路。三十年後的今日,在家人徬徨無助的時候,他們竟發現一個神秘的好心人...


不一樣的自由意志論 -- 希特勒與同性戀與「真我」


個人意義與大眾意義


除了意義的性質外,意義的認受性同樣重要。所謂的「認受性」就是個人意義與大眾意義之間的「非對立」狀態。

雖然賦予事物意義是個人的事情,例如,文士賦予精神修養重要意義,暴發戶賦予物質金錢重要意義。但是,有一點我們是不能忽略的。人類是種群居的團體生物。從個人的角度出發,事物往往意義鮮明,但是當意義到達大眾的眼中,一切都會改變。不被大眾認同的意義便要受到否定和質疑。這種否定和質疑會對當事人造成心理壓力,痛苦,甚至危害。人生在世,個人的價值觀與世人衝突並不稀奇。但是堅持自見的結果多半是遭人排擠和非議。因為堅持己意的同時,也就是否定別人的意義。否定別人自然引來排擠。

不被認同的個人意義


例如,同性戀者認為「愛不分性別」,但世人却認為那是扭曲和靡爛。又例如援交者認為援交是種他我兩利的活動。只要做足安全措施,援交不但不傷害人而且能慰藉對方及利益自己。但是大部份人却認為援交是墜落和污穢。

希特勒
希特勒認為他的種族滅絕計劃是為優化人類種族的一件好事。而且他覺得統一世界不但是為了私利,也同樣是為了大同。事實上,他的意義不被世人所支持,所以或許到死後的現在,他也不明白自己的偉大為何會被人類所唾棄。

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他們的意義相當正面。但是他們的個人意義與大眾意義之間存在差異。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現實,我們賦予事物意義的同時,別人也賦予我們意義。除非個人有足夠的力量改變大眾的想法,否則堅持不被接受的意義只會帶來痛苦。不要奢望世人馬上改變他們的立場而接納你的意義。要那種被否定的意義被世人慢慢接納,需要許多的個人推動,而且這種推動可能是一代人或者數代人努力的故事。或者它甚至永不被接納。「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要堅持自身的定義,就要承受眾人排擠的痛苦。到底是堅持還是改變還是取決於自己。

真正的自我


我不知道你需不需要改變某些意義,但是有一點我是知道的,就是改變並不代表捨棄「自我」。許多人認為,堅持自我,「自我」才是我。例如某某認為懶惰是一種「自我」,要迫逼其變得努力是一種毀滅「自我」的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一歲的我是我,六十歲的我是我。但一歲的我不是六十歲的我。思想改變了,我也已經改變了,因此「我」不是「我」,但「我」仍然是我。無論這個我怎樣改變,「我」永遠都是我。執著於現在的「我」,只是佛家所說的「執我」觀念。我從來不因「執我」而存在,我基於「觀我」而存在。


意識主導者


改變已有的事物意義並不容易,這需要意識與潛意識的溝通配合。一般人在一般情況下,意識和潛意識沒有衝突時,潛意識是賦予事物意義的主導者。雖然「自由意志」擁有主導權,但是一般人的「自由意志」並不常在警醒狀態。「自由意志」經常把主導權下放到潛意識之中。只有那些善於「思思」和自制力強的人,才會由意識層面的「自由意志」主導事物的意義。

然而,當意識和潛意識的意念完全相沖時,意識能否覆蓋潛意識的意義判定,取決於意志力,則意識強度或精神力。當意識比潛意識強時,意識便能壓倒潛意識,並作為行為主導。反之亦然。例如,當人的意識處於亢奮狀態,就可以把睡眠和飢餓等潛意識需求壓倒,成就「廢寢忘食」的現象。然而,當睡眠和飢餓累積到一定地步,潛意識就會壓倒意識,讓人不自覺地昏睡。

意識的真實強度


意識多強不在乎於意識在大腦中盤據了久,思考了多少遍,而是在乎於它在現實中主導行為了多少遍。例如一個肥胖少女的意識中很想減肥,而且無時無刻都在希望自己變得漂亮,但是她就在潛意識的驅動下不停地食甜點和大睡覺。在表面看來,少女的意識很強烈,實際上它的潛意識更加強烈。它的意識在潛意識面前根本不堪一擊。行動才是反映意識強度的真正指標。相反,如果少女的意識只要偶爾想想減肥,她的身體便實際行動,那麼她的意識就是強。

如果覺得文章有趣,請小小地花兩三秒時間按下G+1或 facebook 分享給你的朋友。謝謝!

媽媽做的飯

一個不懂坐飛機,不會路,雙眼看不清東西的山區母親,在歷盡艱辛的情況下, 來到城區,只為給女兒做一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