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不一樣的決定論 -- 善有善報?還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思維邏輯的生成


如此重要的「邏輯」又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人們的意識在出生的起始階段仍沒有固定的思維「邏輯」,只有本能的生物反應。然而,經過學習、模仿和頓悟的方式,「邏輯」會慢慢形成雛形。這些雛形會隨著經驗而變得牢固或消除。

               

思維邏輯與性格


或許,思維「邏輯」的重要性比你想像中的要大。表面看來,「邏輯」應用只在推測因果和決策等事情上。實際上,它的應用同在更本質的事件上,如「思思」。人們要進行「思思」,就必需要有一套「邏輯」進行批判,否則,「思思」也只是一種多餘的活動。基本上,人們的所有思想和意念都基於某種「邏輯」而發展的。人們所熟知的「性格」也是「邏輯」的概括表現。例如,「外人的可信性不高」、「安靜比熱鬧舒適」和「自身與別人難以融洽」等等多種思維邏輯結合出來,便是「孤僻」的性格。意識層面的「理想我」和「陰暗我」都是基於自我思維「邏輯」和經驗組合而就。甚至人們對事物賦予意義的好壞也是源於「邏輯」。細心一想,人生的最大關鍵點就在「邏輯」之上。一套正確的「邏輯」足以扭轉個人的人生。這種扭轉不限於未來,還有現在和過去。

思維邏輯的魔法


在大眾的眼中,過去是無法改變的。這是人們一直相信的「邏輯」。但是你現在已經了解到,我們不但活在「實相心界」中,同樣也活在「我相世界」中。或者,我們無法改變「實相世界」的物質事件,但是我們完全擁有控制「我相世界」的能力。只要我們更改自身的思維「邏輯」,把「我相世界」中過去的所有事物都重新理解和定義,我們的經驗也會相應改變。根據「邏輯」的變化,好的可以變成壞的,壞的也可以變成好的。在這一點看來,「邏輯」基乎成為了「我相世界」的魔法師。這樣看起來有點「自欺欺人」,但是別忘了,你的生命從來都是繞著「我相世界」而生。正視內心就是正視自己。

人與人之間的邏輯互動


除了內在的「邏輯」應用,外在的「邏輯」應用同樣重要。人的一生大部份時間都在做與人相關的選擇。這些選擇不但基於自己,還基於別人,所以人既要理解自己的「邏輯」也要理解別人的「邏輯」。

「物與物」或「人與物」之間的因果互動邏輯是相對直接和單一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因果互動及邏輯互動却是多變和複雜的。因為物的特性是比較純粹的,而人的特性却是矛盾的。人是種十分矛盾的生物,因為人類同時擁有理智和情感。故此,「決定論」的自然法則能主宰自然的運行,但是它對人生的因果運行並沒有一致性。甚麼叫非一致性?就是同樣的因却生出不同的果。因為每個人應用的邏輯都是不同的。例如,有人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又有人相信「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基於個人邏輯和理念的不同,所以有人喜歡「以德報怨」,也有人喜歡「恩將仇報」。

合理不合情的邏輯


大多數人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是天地運行的正理,所以這里不作多說。而「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則是蒼天無眼,但天道的運行真的是這樣的嗎?雖然「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這種結果一點都不合乎人情並且令人難以接受,但是它在命運的運轉中却是合理的。因為「存在則合理」!如果「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違反自然邏輯發展的話,它就不會存在。既然它存在,就說明它是合乎天理的。因此,那種「蒼天無眼」的理念完全只是基於人類的情感而衍生的錯覺。這里筆者並不是主張揚惡去善,只是想指出人與人之間的因果邏輯並非由人類情感而定。

盜跖的盜亦有道


「殺人放火金腰帶」的經典例子要數《莊子-盜跖篇》里的惡人盜跖。盜跖是春秋時期魯國大賢展禽的弟弟,原名展跖。展跖自幼桀驁不馴,長大後投奔山寨,造反為王。其後與家族劃清界線,去掉展姓,取名盜跖,表明以盜為榮。盜跖帶領九千人馬橫行天下,略劫諸侯各國。齊國最富,受害最深。盜跖一旦攻來,便會趕跑官軍和民兵,然後推倒牆壁,搗碎門戶,搜略財物,拖走牛馬,抓走少婦少女,先姦後賣。若盜跖攻來,大國尚能打保衞戰,小國則被嚇得躲入碉堡作縮頭龜,可憐的百姓,受盡苦難。

盜跖認為「盜亦有道」!他指出要偷要搶,先摸肥瘦,全憑直覺,這是聖。破門而入,衝在前頭,不怕犠牲,這是勇。撤退出來,爭著斷後,掩護弟兄,這是義。見機行事,曉得適可而止,這是智。分贜公平,體現博愛精神,這是仁。五德俱備才算大盜。品德敗壞只配小偷。從盜跖的故事看來,只要具備能力,按照因果發展,「殺人放火金腰帶」這個邏輯是成立的。

修橋補路無屍骸


「修橋補路無屍骸」的經典例子更是多不勝舉。夏桀王砍諫臣關龍逢的頭,商紂王剜諫臣比干的心,周王殺忠臣萇弘,撕成肉塊,吳王殺忠臣伍子胥,煮成肉湯。商鞅變法強國,被秦惠王車裂示眾。這些忠臣都因為自己的仁義而慘死。試問「修橋補路無屍骸」何錯之有?


無論是「殺人放火金腰帶」,還是「修橋補路無屍骸」,命運的運行邏輯在於主事者的思維而非事態的善惡。雖然盜跖壞事做盡,但諸侯們的思維都以避讓為邏輯,所以盜跖能大盜橫行。而所謂的忠臣遇上暴虐的君王,雖然他們有美德,但只能遇上橫禍。因為忠臣的思維是忠於君報於國,而暴君的思維是所有人皆為奴隸和工具。當兩套思維邏輯是相遇時,結果變成逆反饋的「修橋補路無屍骸」一點都不意外。盜跖與諸侯的思維也是相斥的,所以結果也是逆反饋的。在人與人之間的邏輯相遇時,到底是逆反饋還是正反饋很大程度是取決於思維邏輯的互動方式。同樣地,「以德報怨」的行為也是一種逆反饋,但是人們並不認為是蒼天無眼,反而鼓舞讚頌。故此,人與人之間的邏輯互動總是被世人的主觀情感渲染而變得迷糊。只有認清真相才能明白命運的運行的真理。

緣與運轉力


如果要用一個美妙的字來形容人與人之間邏輯的互動的話,那就是「緣」。就筆者而言,所謂的「緣」並不是公式化的正反饋或負反饋現象。它牽涉到個人的「運轉力」。而什麼是「運轉力」則在以後的文章再講。簡單來說,「運轉力」就是個人把控命運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大家有甚麼小意見或感想,請安心悅快地分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