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轉換
雖然每個人賦予事物意義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成功的人總能有意識地給事物賦予正面的意義,而失敗的人總是無意識地給事物賦予負面的意義。故此,「自由意志」的實質應用價值就在於能經過「思思」而重新賦予事物正面意義。有時候,即使潛意識在第一時間為你帶來負面感受,但是「自由意志」仍然能扭轉潛意識的判定,重新賦予事物另一種意義。例如,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就是一個懂得有意識地賦予事物正面意義的典型例子。
民族鬥士曼德拉
年輕時的曼德拉 |
年輕時,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儘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對他進行殘酷的虐待。他每天早晨排隊到採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下到一個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鎬和鐵鍬挖掘石灰石。因為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守他的人就有3個。他們對他並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
總統曼德拉 |
但是,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曼德拉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做出了一個使人佩服的舉動。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從曼德拉的事件中可以看到,個人賦予的意義對事件的性質幾乎是決定性的。因此,學會意義的賦予是人生十分重要的一環。
糟糕的大眾
那麼,不懂得賦予事物正面意義的大眾是怎樣生活的呢?
今天,你與你的家人正在吃早餐,可是你的孩子不小心把蕃茄醬潑倒在你的襯衫上。這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負面的。你開始責罵。你狠狠地臭罵女兒一頓,她開始哭了起來。然後你又把怨氣發洩在太太身上,責難她把蕃茄醬放在桌邊。接踵而來的是一場夫妻爭辯。這使你忘了時間,最後,孩子上學遲到,你也上班遲到,被上司臭罵一頓。
似乎,給事物賦予負面意義越多的人,其生活就越糟糕。如此可見,學會正面賦予意義有多重要。
如果上述的那種小打小罵在你看來微不足道,可以輕易剔出負面意義。那麼,當真正的逆境到來時,人還能正面地賦予事物的意義嗎?
絶望者的心態
「人之所以沒有絕望,是因為他還沒遇上絕望的情況而已!」沒有哪一句話更能刻骨地描繪出悲觀者在逆境時的心態了。它赤裸裸地表露出絕望只是一種必然的常態,沒有絕望只是它還沒出現而己。絕望對悲觀者來說是如此的真實。當你擁有的財富一夜消失,當你的愛人因你的失敗而把你離棄,當你的好友因為利益而把你出賣,當你的生命在危難時被受威脅,當你心中最為重要的事物被外界所摧毀,在同一時間下要面對如此多種的逆境實在讓人絕望。要給性質惡劣的事件賦予正面意義幾乎完全不可能。
情感失控與絕望
因絕望的處境而絕望,是真正的沒解嗎?事實上,當人被捲入絕望的漩渦後便真的難以出來。因為在絕望中,任何事件的性質都會變成負面。人會代入受害者角色,越深越絕望。這也是為何人會在絕望中自殺。人可以做到的只是防患於未然,避免陷入絕望的漩渦。心靈脆弱和感情豐富的人較易陷入絕望。因為絕望基於人們的情感。情感越是豐富的人,情感的力量就越是強大。而越是強大的力量,在其失控時,就越容易淹没一切。所以感情豐富的人在遇上困境時,會被情感輕易地摧毀理智,把人拖入絕望。因此,假若人不陷入自我情感中心,絕望便不會產生。其實,無論是財富,愛情,好友,生命都是因人的情感而被個人視為完整的重要部份。當人失去這些重要的部份,人便會情感失控和使人對人生失去寄望。因此,說白了絕望只是一種情感失控而非一種客觀常態。
情感和智能
其實,人的意識包含兩種截然不同的特質──情感和智能。當人開悟後,絕望反而變得不可能。所謂開悟即個人的智能被充分開發解放。其智慧能完全地掌控自身的情感。道家師祖老子便是開悟之人。老子的《道德經》提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意思是天地並沒有自己的主觀仁愛喜惡之心。世間萬物都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滅。天地萬物是平等的,都是自然的,偶然的,暫時存在的,最終還是跟芻狗一樣自然消散。聖人與天道相同,以平常心看待天下萬物,世間眾人,自然不會陷入自我情感中心。個人的情感使「財富,愛人,好友,生命」都變得不可或缺。人們會因為失去它們而引致情感的失控,把智慧淹沒,最後產生絕望。若是智慧能完全地掌控自身的情感時,情感就不會失控了,絕望也無從發生。佛祖同是開悟之人,他老是教誨人「放下」。只有「放下」,人才能「得到」。當人能把情感放下,絕望又從可而來呢?
普那凱西亞普的故事
這是我看過一則有趣的佛陀的故事。從前,佛陀有個弟子叫普那凱西亞普。有一天他自覺學習有成準備離開,於是弟子問佛陀:「我要到哪里傳法?」
佛陀說:「你可以自由選擇到哪里去。」
弟子說:「我要到蘇卡省中的比亞(Bihar)。」
佛陀說:「那一省的人都非常殘酷,暴力和惡作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去那里教導他們非暴力,愛和慈悲。你真是要到那里?」
佛陀說:「在我答應你去之前,你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如果那一省的人侮寻你,羞辱你,你會覺得如何?」
普那凱西亞普說:「如果他們只是侮辱我,我會覺得他們很好,如果他們沒有打我,他們是好人,因為他們本來可以打我的。」
佛陀說:「第二個問題,如果他們開始打你,你會覺得如何?」
普那凱西亞普說:「我會覺得他們非常好人,他們本來可以殺我的,但他們只是打我。」
然後佛陀又說:「第三個問題,如果他們真的殺你,致你於死地,那麼,在你垂死的時候,你會覺得如何?」
普那凱西亞普說:「我會感謝你,也會感謝他們。因為如果他們殺了我,他們將解放我,避免一個可有很多錯誤的人生。」
佛陀說:「天地之大,你隨去可矣。」
故事中,佛陀對普那凱亞普的設問越來越艱辛,但是普那凱亞普沒有因為死亡和困境而絕望。他心中的慧光一直為他帶來曙光。所以他何時何地何人都能處之泰然。
智慧之能
對於常人來說,開悟實在太遙遠。要知道人類數千年來能開悟的也不過少數人。因此,若把開悟作為目標實在困難。這里不是要求你能開悟,而是讓你明白智慧和情感是可以互相控制的。誰的強度高,誰做主宰。避免絕望不需要你拋棄情感,也不用你放下一切,只要你的智慧能一直略勝你的情感,那麼你便能更客觀地看待一切人事物,自然也可以避免捲入絕望的漩渦。
上述故事中的蘇秦同樣面對過可怕的逆境,他事業失敗,財富耗盡,家人唾棄,每一種打擊都刻骨銘心。但是他沒有絕望。因為他的理智比情感強。理智能告訴他處境是暫時的,只要他努力還是有轉機的。
如果覺得文章有趣,請小小地花兩三秒時間按下G+1或 facebook 分享給你的朋友。謝謝!
如果覺得文章有趣,請小小地花兩三秒時間按下G+1或 facebook 分享給你的朋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