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層與潛意識層並不應該如弗洛依德所說的那麼簡單。弗洛依德認為意識層面只有「自我」存在。但是基於人類的「思思」行為,人類在給「思考」批判時,也應該存在意識層面的上下標準。故此,弗洛依德的「自我」應分成「理想我」、「陰影我」和「顯我」三種存在形式。「理想我」由自我價值觀和理念組成的理想中的自己。「陰影我」即由自我價值觀和理念組成的陰暗面的自己。「顯我」即是「理想我」與「陰影我」互動平衡出來並外顯的自己。若以形像的形式去表達「理想我」和「陰影我」時,「理想我」就是心中的天使而「陰影我」就是心中的魔鬼。若把「思思」的表現模式以情境顯示的話,即有點像以第三者觀察天使和魔鬼在意識中在辯論。而「顯我」即是自由意志對辯論裁判的結果。
「理想我」與「陰影我」的本質
意識形象圖 |
「理想我」與「陰影我」的衝突與焦慮
例如,母親的抉擇就是「理想我」與「陰影我」發生激烈衝突的時刻。未婚媽媽的「理想我」是希望作為一位盡責的母親,盡力地照顧自己的孩子和一起生活下去。但是未婚媽媽的「陰影我」却害怕辛苦和各種拖累,摧毀自己人生的前途。又例如,和尚的「理想我」為禁色,但「陰影我」為好色。當禁色和好色的念頭相沖時,和尚的內心會感到巨大壓力。除了上述的衝突,「陰影我」的過度澎漲同樣會造成精神問題。例如,「後悔」、「自卑」和「懊惱」都是自我意識趨於「陰影我」的表現。
在命運中,施予總比接收衍生更多的好處。如果英明的你覺得這些內容還算有點意思,請小小地花兩三秒時間按下like and share 分享給你的朋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