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不一樣的宿命論--飛黃騰達的蘇秦

                 

         蘇秦與歷史背景


春秋戰國七雄地理圖
縱橫家--蘇秦
                 同是春秋時期的蘇秦本是一個小小的讀書人,家境並不富餘。跟孔子一樣,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努力,蘇秦滿師之後,便打算大展雄圖,建立萬世功業。他所創立的理念與儒家大為不同。他的學說名為「連橫」。在當時的歷史背境下,秦是七國中最為強大的一個。蘇秦看中秦國稱霸的可能,於是縱觀天下大勢而想出「連橫」的計策。所謂「連橫」就是讓秦國與鄰近的弱國組成連盟,打壓其他相對較強的敵國,實行逐步侵蝕的計劃。因地理環境看似橫線故名「連橫」。


                  事業家庭皆敗的蘇秦



                在擬定好「連橫」這份計劃後,他就去到當時最強大的秦國應招,希望得到重用。故此,他把自己嘔心嚦血的治國理念和策略推介給秦王。可是秦王看不上他身份低微,拒絕任用蘇秦。然而,蘇秦沒有輕易放棄。他重新調整策略,一次又一次地向秦王推銷。可是十幾次之後,秦王依然沒有接納他的理念。

  這時候,他的衣服破了,金錢用完了,最後甚至連房旅都住不起,不得而只好離開秦國回家。這時,他腿上打著裏脚,脚上穿著草鞋,背著一些破書,挑著自己的行囊,臉面枯槁,神情憔悴,很是失意。當他回到家里以後,正在織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給他做飯,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說話,因此他深深地嘆息:「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蘇秦的罪過。」

  發奮圖強的蘇秦  


                  經歷失敗之後,蘇秦沒有像孔子一樣重複自己的行為去其他國家推銷自己的理念,而是深深地檢討自己的過失。在他一番思慮之後,他終於知道了自己的欠缺,並開始著手改進自己。

懸樑刺股
                 於是,蘇秦從幾十個書箱里面找出一部鬼谷子著的《本經陰符七術》來。從此他就在書桌上發奮鑽研,選擇重要的部份深入研究,不斷地揣摩其中的深意,還不停地演練。當他讀書讀到疲倦而打瞌睡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懸樑刺股」這成語中的刺股就是來自他,強調個人學習時的努力不懈。經過一年的研究和演練,他終於填補了自身的缺點,其他地方也有了長進,對時勢的把握更為精準。蘇秦明白秦王看不起自己,條件也不適合,所以蘇秦沒有像孔子一樣堅持自己的「連橫」之道,而是把自己安身立命的「連橫」之道捨棄,換成更合適本身條件和時勢的「合縱」之道。所謂「合縱」就是綜合六國共同對抗強秦。之所以叫「合縱」是因為地理上以幾條直線把六國串連起來。「合縱」之計大成後,這次他不打算再去秦國,而是再次雄心萬丈地去游說六國君主。


  飛黃騰達到來


                 這次,蘇秦找到了秦王的敵人趙王。然後,他以出色的口才,精僻的策略征服了趙王。趙王立刻封他為武安君,並授以相印,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隨後,他開始到各國去游說天下君主結盟,共同壓制秦國。

六國封相
               在連番努力奮鬥和偉大事跡後,蘇秦成為六國封相。廣大天下,無論是百姓,謀臣,甚至是諸侯和國君都要聽從蘇秦一人來決定一切政策。他不花一兵一卒,一弓一箭就使戰亂不斷的天下到達了短暫的和平時期。成語《合縱連橫》就是源自蘇秦,用以形容某人手段通天,掌控全局。另一句家傳戶曉的名詞叫「六國大封相」,說的也是蘇秦,章顯其飛黃騰達,位極人臣的事跡。而孔子却只能抱著自己的儒家回家教書,自我「認命」。

  別自我「宿命」化


                 從孔子和蘇秦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到,在同樣挫敗之後,「認命」和「思過改進」得出的結果完全不同。孔子做法是希望改變環境適應自己,而蘇秦的做法即是改變自己適應環境。結果明確地顯示蘇秦的做法會成功,而孔子的做法會失敗。當接受「宿命」的時候,也就是形成「宿命」的時候。因此,別自我「宿命」化。


  在命運中,施予總比接收衍生更多的好處。如果英明的你覺得這些內容還算有點意思,請小小地花兩三秒時間按下like and share 分享給你的朋友。謝謝!